-
专家论坛
- 名家文章
名家文章
牦牛资源综述
一、牦牛
牦牛被称作高原之舟,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牦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体两侧和胸、腹、尾毛长而密,四肢短而粗健。牦牛生长在海拔3000米一 5000米的高寒地区,能耐零下30℃一40℃的严寒,而爬上6400米处的冰川则是牦牛爬高的极限。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牦牛分为野牦牛和家牦牛,野牦牛又叫野牛,学名Bosmutus (Poěphagrt mutrs),英文名wild yak,藏名音译亚归。偶蹄目,牛科,牛亚科、牦牛属。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典型的高寒动物,性极耐寒。青藏高原特有牛种,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野牦牛体形笨重、粗壮,但比印度野牛略小,体长为200—260厘米,尾长约80—100厘米,肩高160—180厘米,体重500—600千克,雄性个体明显大于雌性个体。野牦牛具有耐苦、耐寒、耐饥、耐渴的本领,对高山草原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
牦牛是高原牧区的主要家畜之一。在全世界仅有牦牛1500多万头,大都繁衍生息在我国青藏高原及周围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头数最多的国家,约占全世界85%。
野牦牛原是我国青藏高原一带的特产动物,是典型的高寒动物,性极耐寒。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的玉树州、果洛州、海南州,西藏的那曲、昌都、拉萨、林芝地区,甘肃甘南、天祝,四川的阿坝州、甘孜和云南的迪庆等地。栖息于海拔3000 —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间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种环境中,夏季甚至可以到海拔5000—6000米的地方,活动于雪线下缘。野牦牛具有耐苦、耐寒、耐饥、耐渴的本领,对高山草原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所以很多野生有蹄类和家畜难以利用和到达的灌木林地、高山草场,它却能登临受用。
野牦牛一年四季生活的地方不一样,冬季聚集到湖滨平原,夏秋到高原的雪线附近交配繁殖。野牦牛性情凶猛,人们一般不敢轻易触动它,触怒了它会以10倍的牛 劲疯狂冲上来,有时还会把汽车撞翻。中国牦牛占世界总数的85%,其中多数生长在西藏高原。 不过,牦牛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有时可作旅游者的前导。
牦牛能适应海拔3200~4800m,大气压68420.85~55435.28Pa,氧分压 14505.43~11679.01Pa,含氧量14.9%~11.44%的生态环境。其胸廓发达,心肺发育指数大,心指数为0.45~0.63,肺指 数为0.96~1.40。 寒冷季节,牦牛胸部腹侧下、粗长毛根部着生密而厚的绒毛,借以保护胸、腹内脏器官、外生殖器官、乳房及各关节,以防受冻。据测定,在海拔3800m的草 甸草场上日放牧9.5h,牦牛日采食鲜草27.86±1.42kg。在牧草缺乏季节,利用其长而灵活的舌,舐食灌丛、落叶、根茬以及残留在凹处的短草, 极耐艰苦,并具有宜于爬山的四肢和似马蹄铁样硬质蹄壳,随处都可攀登自如。
牦牛生活习性独特,体形防寒保暖,体躯紧凑,颈短耳小,皮厚表面积小;汗腺机能极不发达,被毛长度、细度不等且随季节变化,体侧及下部裙毛密而长,可御寒防湿,适宜寒冷气候。胸廓大,心胸发达,气管粗短,红细胞大,血红蛋白含量高,呼吸、脉搏快,适应高原缺氧环境。嘴巴宽大、嘴唇灵活,能啃食矮草;蹄质坚实且有软垫,善走陡坡、沼泽、雪山、激流;性情温顺,反应灵敏,建立的条件反射比较巩固,容易调教;抗病力强、抗逆性强、合群性强、食性广、耐饥渴、耐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
家牦牛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岷山;南至喜马拉雅山南坡;北抵阿尔泰山的区域;海拔2000-4500;90%青藏高原中心地带和东部边缘的青海、西藏、四川;
牦牛种群可以分为青藏高原型;横断高山型;最有代表性的五个优良种群:四川九龙牦牛,四川麦洼牦牛;甘肃天祝白牦牛;西藏高山牦牛;青海高原牦牛;
家牦牛数量分布如下:青海450万头,34.8%。西藏395.4,30.6%。四川336.3,26%。甘肃80,6.2%。新疆25,1.9%。云南5,0.4%。蒙古牦牛71;苏联牦牛13.06;尼泊尔牦牛9;印度牦牛2.5
牦牛分布区的气候环境非常明显,海拔高,气压低;冬季严寒夏季凉爽,热量垂直变化大;年平均气温1度;最热月平均13度,最冷月平均-15度;日照充足;年降雨量400mm以上;属于冬寒夏凉半湿润化气候。
承载牦牛的草地属于高寒草甸,高寒沼泽草甸,高寒灌丛草甸草地为主;牧草以莎草科和禾本科为主;杂草类,尤其是豆科牧草少;由于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所以牧草含蛋白质高;脂肪、无氮浸出物高;粗纤维低适口性强;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同时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二、牦牛资源现状
一)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同时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二)中国牦牛的分布
牦牛主要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的玉树州、果洛州、海南州,西藏的那曲、昌都、拉萨、林芝地区,甘肃甘南、天祝,四川的阿坝州、甘孜和云南的迪庆等地。
西藏区域:林周、达孜、尼木、当雄、曲水、墨竹工卡、堆龙德庆、那曲、嘉黎、申扎、巴青、聂荣、尼玛、比如、索县、班戈、安多、昌都、芒康、贡觉、八宿、左贡、边坝、洛隆、江达、类乌齐、丁青、察雅、定结、萨迦、江孜、拉孜、定日、康马、聂拉木、吉隆、亚东、谢通门、昂仁、岗巴、仲巴、萨嘎、仁布、白朗
青海区域:海晏、祁连、刚察、门源、同仁、泽库、尖扎、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共和、同德、贵德、兴海、贵南、玛沁、班玛、甘德、达日、久治、玛多、玉树、杂多、称多、治多、囊谦、曲麻莱、乌兰、天峻、都兰、格尔木市、大通、湟源、湟中、平安、乐都、民和、互助、化隆、循化
四川区域:马尔康、九寨沟、红原、汶川、阿坝、理县、若尔盖、小金、黑水、金川、松潘、壤塘、茂县、康县、丹巴、炉霍、九龙、甘孜、雅江、新龙、道孚、白玉、理塘、德格、乡城、石渠、稻城、色达、巴塘、泸定、得荣
甘肃区域:合作市、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玛曲、碌曲、夏河
云南区域:香格里拉、德钦、维西、玉龙、宁蒗。
二)牦牛的数量
2005年,全世界有1400多万头牦牛,大都繁衍生息在中国青藏高原及周围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中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头数最多的国家,总头数达1200多万头,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其中,西藏是我国牦牛数量最多的省区,共有415万头左右,青海省次之,为360万头左右,四川省居第三,甘肃省存栏112万头。
武威市天祝县是世界白牦牛的惟一产地,目前天祝县白牦牛存栏数达4.5万头。
三、牦牛资源的稀缺性
一)牦牛分布面积窄,牦牛数量有限
牦牛生活习性独特,喜温凉,耐粗饲,善攀登,负重力强,素有“高原之舟”的美称,生长于海拔2800~3000米的雪山高寒、缺氧草原地带,堪称世界上最珍贵的绿色资源。牦牛分布面积有限,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及天山山脉一带的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云南、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与此同时,牦牛数量有限,全世界现有牦牛仅有1500多万头,我国是产牦牛较多的国家,牦牛总数约为1400万头左右,占全世界牦牛总数的95%以上。
二)牦牛养殖模式独特
牦牛采用天然放牧的原生态养殖的方式,主要依赖天然牧场进行养殖,养殖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牦牛养殖方式的独特性使得牦牛肉、牦牛奶等产品具有其他同类产品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完全符合纯天然、绿色无公害的理念,是绿色健康之珍品(附1:牦牛的食品安全标准)。
三)牦牛相关产品产量低
限于牦牛数量的有限,牦牛肉、皮、骨,血、鞭、胎盘等牦牛相关资源更为稀缺,其产品产量皆较低,市场供给非常有限。
四、牦牛文化
牦牛这一年轻而又古老的动物是藏族先民最早驯化的牲畜之一。它伴随着这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生存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说文》中记载曰:“西南夷长毛牛也”。《山海经·北山经》中则描述曰:“潘侯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
牦牛作为一种宝贵的动物资源,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高寒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无论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冰雪袭人的寒冬,牦牛均以其耐寒负重的秉性坚韧不拔地奔波在雪域高原,担负着“雪域之舟”的重任。可以说在藏民族的衣、食、住、行当中处处都离不开牦牛,藏民爱吃牦牛肉、饮牛乳,用牛毛,甚至还是用牦牛粪生火,牦牛为在世界屋脊上勇敢而顽强地生存下来、历经艰难困苦的藏民族提供着生活、生产必需的资料来源,成为一代代在青藏高原上繁衍生息、发展成长起来的藏民族生命与力量的源泉。
牦牛还代表了藏族文化的一部分。数千年来,牦牛在藏族人民心目中建立起其不可更替的特殊位置,在藏族人精神家园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牦牛是不屈不挠、任劳任怨、勇往直前、勇于奉献这样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成为藏族人民的图腾崇拜物。关于牦牛文化的印记更是数不胜数:有1973年在我国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出土的牦牛青铜器,也有现代的牦牛雕塑;有古老的牦牛岩画,也有著名画家吴作人、毛伟等创作的牦牛国画;有各种驱邪避灾的牦牛物品,也有各种牦牛工艺品、邮票等。牦牛文化是融入到藏民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各种牦牛相关的文艺活动组成了当地特色的牦牛风情,如牦牛舞、赛牦牛等。赛牦牛也是藏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由经验丰富的牧民驾驭性情暴躁的牦牛进行赛跑比赛。比赛时,牧民骑手待于起跑线,发令后即驭牦牛疾奔200米—300米,以先到终点者为胜,获胜者将受到观众的热烈祝贺并受酒肉奖赏。
五、牦牛资源利用
(一)牦牛肉
牦牛长期生长在高寒的高原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植被较薄牦牛吃草边走边吃,处于半野生状态。因此,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无污染,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牦牛肉性熟热,冬食可抗寒,蛋白质含量高,脂肪、胆固醇含量低。
据1980年12月测定,成年阉牦牛(12头)平均体重力373.6±32.8kg,屠宰率53.0%,净肉率42.5%。
牦牛肉主要销售地区为青海的西宁、甘肃的兰州和四川的成都,其他地区不到总量的10%
(二)牦牛奶
牦牛采用天然放牧的原生态养殖的方式,养殖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使得牦牛奶中没有农残、重残。牦牛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共轭亚油酸、乳铁蛋白、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均高于牛初乳。
据测定(不包括犊牛哺食量),初产母牦牛日平均产乳量为0.68~1kg;经产母牦牛1.38~1.70kg。泌乳期一般为150d左右,年产乳量274kg,乳脂率6.37%~7.2%。
(三)牦牛骨
牦牛骨髓是骨之精华,又是造血基质,含有大量的磷质,磷蛋白,氨基酸,维生素A、B1、B2、D、骨胶、软骨等,以及丰富的矿物质,牦牛骨髓是以红骨髓为主,是最优的补骨填髓之佳品,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牦牛骨髓为主剂,配伍杏仁、青稞、燕麦、蕨麻、灵芝等辅料, 制取的牦牛骨髓壮骨麦粉、油茶粉,完整保留了各营养素的原有营养成分,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及含优质有机钙的产品,具有增强人体活力,调节生理机能的特点。
人衰老的原因之一是骨髓功能的衰退老化,而引起骨髓老化是由于缺乏类粘肮和骨原胶,故应在老化之前有意识地补充粘肮和骨胶原,牦牛骨髓中含有大量的类粘肮和骨胶原。
(四)牦牛皮
经过试验检测,牦牛皮具有三种其他动物所没有的氨基酸:天冬氨酸、色氨酸、胱氨酸,而这三种物质被科学家们称为“生命黄金”。《本草纲目》中记载:补虚用牛皮胶,其性味皆平补,祛虚热。以牦牛皮为原料的牦犀胶,在强力补血的同时,不上火还祛虚热。
牦牛皮胶有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功效,对贫血试食者体质有改善作用并且无不良反应。
(五) 牦牛毛、绒
产毛性能,年采毛一次,成年牦牛年产毛量为1.17~2.62kg;幼龄牛为1.30~1.35kg,其中粗毛(裙毛)和绒毛各占一半。 粗毛直径为64.8~72.9um,两型毛直径为34.8~39um,绒毛直径为16.8~20.3um;粗毛长度为18.3~34cm,绒毛长度为 4.7~5.5cm。
(六)牦牛角
《本草纲目》将牦牛谓之“毛犀,角光洁如玉,坚韧似竹”,功用为“治惊痫,热毒,诸血症”。《图经》认为毛犀之角亦可作为犀角之用,但功能欠之。
有实验证明,牦牛角替代濒危动物药材犀角是可行的。系统深入地对牦牛角这一优势生物资源的研究开发,将为发展西藏地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代替比例为黑牦牛角7:1代替,白牦牛角3:1代替
(七)牦牛鞭酒
牛鞭与鹿鞭药用历史相似,在青海用牦牛鞭滋补强身尤为盛行,一些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 带睾丸的牦牛鞭中锌含量明显高于不带睾丸的牦牛鞭和鲜牦牛鞭。锌对睾丸的发育有特定的作用, 能维持生殖上皮正常功能, 精子的生成也需要大量的锌。
(八)牦牛血、胆深度开发
牦牛血液中丰富的铁卟啉、氨基酸、织溶酶、SOD、血红蛋白等有效成分,机体生物利用度高,在增强机体造血机能、促进血细胞生成、提高血液质量、增强机体免疫力和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方面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