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科普
《寻访浙江民间中医高手》系列报道(1)—传承华陀针灸 专治颈腰椎病
开篇语:
本人朱纪章,男,70岁,退休干部,心理师,中国药文化研究会钱塘医派分会理事,《杭州健康》杂志中医版编辑。按照中国药文化研究会钱塘医派分会和杭州市健康促进协会《杭州健康》杂志编辑部策划,我们中医编辑部,从2022年开始,下乡寻访浙江民间中医高手。旨在挖掘浙江民间名老中医;抢救民间奇方古方;挽救珍稀中草药资源;了解民间中医的生存、诊疗、专长、发展等状况;找到确有真才实学,身怀独门绝技,采用纯中医药治病而卓有成效的民间中医高手,并客观地展示和推介给浙江城乡老百姓,让有需要的人,通过我们这座桥梁,自己联系到他们;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中医药技术,护佑浙江百姓健康!
本人在此声明:《寻访浙江民间中医高手》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汽油、过路、旅馆、吃饭等完全自费,绝不从中谋利,不与采访对象有任何经济往来。只是实地采访,客观观察,探求真相,真实报道。稿件经被采访者同意和《杭州健康》杂志编辑部审核后,如实发文报道,不会干涉和负责民间中医过去和未来的任何社会纠葛和利益纠葛。
《寻访浙江民间中医高手》系列报道(1)
传承华陀针灸 专治颈腰椎病
——记杭州民间医生楷模宋正明中医大师
朱纪章/文 鲍坤杰/图
本文提要:宋正明中医师,1958年3月出生于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现年65岁,从医38年,擅长中医针灸,主治颈椎病、腰椎病和各种疼痛病。他创办了“杭州余杭宋正明中医诊所”,曾任杭州民间中医协会会长,现任杭州市健康促进协会副会长、中国药文化研究会钱塘医派分会执行会长。
在杭州市民间针灸协会年会上发言
高手在民间。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草药医,经过多年努力攻读医书、研究针灸、拜师学艺和临床磨炼,逐渐成长为一代名医,当之无愧地成为杭州民间医生的代表人物和一面旗帜。他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善良待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深受广大患者朋友的信赖和好评。他从一个执业中医起家,获得了财富自由,实现了人生价值;如今,抽出精力、财力和时间,致力于中药材资源保护和中医药人才培养。他身为一介六旬老者,仍然充满激情与梦想,意气风发,迎难而上,冲劲十足,始终走在同行的前列,为传承、创新和发展杭州中医药文化事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燃烧自己,奉献社会。
这里介绍的是一位奋发有为的民间医生的奋斗史、成长史、成功史和创业史,也是祖孙三代民间医生历经百年一路崎岖坎坷终于走上康庄大道的一个缩影。本文从不同时点、不同角度和不同维度,回溯再现和真实反映了宋正明医师,大半生求学、拜师、从医、谋生、创业、奉献的各种场景,引荐给各位读者认识、感知与思考。
引 言
今年夏季长期连续高温,入秋以后还是高温,室外炙热的空气发烫,天地像一个烤箱,人人非必要都不想出门。我受《杭州健康》杂志编辑部的委托,采访民间医师高手。虽然采访计划酝酿已久,但由于新冠疫情的多点散发,加上今年夏天的连续高温,只得耐心等待了几个月,直到2022年8月24日,终于等到了初秋第一场像模像样的大风大雨,雨水彻底褪去了暑热。次日,我怀着急切的心情,特地起了一个大早,从临平短途客运站出发,乘坐437路公交车,冒雨前往余杭区瓶窑镇,特地登门采访宋正明中医师。
我在瓶窑镇运管所车站下车后,往南穿过104国道瓶窑大桥下的一个红绿灯,老远就看到了地处瓶窑镇国府路126-129号的 “杭州宋正明中医诊所”的红色招牌。走到诊所门口,只见大门内坐着一个年轻的女护士,经测温亮码后,我走进诊所,迈上二楼,一眼望去,就看到诊室内一个忙碌的老者身影。他正带领着继承他中医事业的两对身穿白色医生服的女儿、女婿,在病房内忙碌地接诊、巡诊和坐诊。他,就是闻名全国三十多个省市的、专治颈腰椎病的宋正明中医师。
这是一个看上去面容慈祥、精神矍铄、身材匀称、眼神专注的老中医,对人和蔼可亲,待人真诚可敬,视病人如亲友,倾注自己全部精力,用医者常怀的医德仁心和高超精湛的医术,正在全神贯注地用华佗针灸术为患者解除病痛。为了不打扰宋医师看病,于是我利用他中午和晚上休息的时间,与他开始了促膝长谈,进行了两次认真仔细的采访笔录。第二天,随他的车一路向西,前往离瓶窑镇约20公里处他的老家“中和堂药店古宅”和“宋氏珍稀药植园”。
宋正明医师的老家在鸬鸟镇仙佰坑村,地处村委大楼东北侧,为正在建筑、高大宽敞、飞檐翘角的三层古式别墅。别墅四面环山,气候宜人,满眼碧翠,空气清新,环境整洁,背靠鸬鸟山,面向山中盆地。南边有乡级公路宽而平整,西边有天然温泉正待开发,东边有“百草园”四季美景, 北边有溪沟蜿蜒流水潺潺,坐卧于青山绿水之间,犹如神仙居处,此地风水独好。步上三楼,向后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古色古香的、朝北四开间的两层楼木屋,这是他爷爷当年开的药店,名为“中和堂”, 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一楼是药房,屋里存放着当年用过的陈旧的药柜、柜台和磨药、称药、配药的各种工具;二楼是接诊大厅和卧室。宋医师说,“中和堂”遗址去年就已经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注册了商标。
祖屋往东两百米,是他投资200多万元,于2020年破土动工、精心打造的“江南珍稀药植园”。“江南珍稀药植园”大门朝东,名木结构门楼,雕梁画栋,伟岸气派,两侧有名家题词,其中大门右侧围墙上镶嵌着浙江中医药大学老校长方剑乔题写的“针药结合 名医正明”字样的石匾。药植园占地一百余亩,栽培了近2000种江南道地药材,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注和好评,当地百姓参观者也络绎不绝。药植园内,各种植物,高低错落、藤蔓交缠、姹紫嫣红、绿黄相间。植有南方红豆杉、银杏、浙江樟、红花合欢、厚朴、杜仲等100多种木本中药材,以及半夏、山茱萸、浙贝母、浙麦冬、金银花、黄姜、三七、黄精、覆盆子、温郁金、连翘、淡竹、芍药、白术、元胡、桔梗、丹参、玄参、灵芝、杭白菊、三叶青、石斛、天麻、栝楼等1000多种草本中药材,物种数不胜数,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怡人景象,这边风景独好!
在求学中成长
一、热爱祖传行业,涉足中医中药。
他的爷爷宋福根,是一位草药师,在自己的老屋开药店,做中医、施针灸,配草药,是“中和堂”的创始人。作为自幼在山脚下长大的小男孩,他特别喜欢山上叶子绿油油的、充满芬芳的花花草草。当时1965年,年仅8岁的小正明,就跟在爷爷屁股后面,带着玩耍的心情,上山拔草药。他在山上摸打滚爬,用小小的双手和明亮的眼睛,四处找寻并采挖着或带着一缕清香的、或色彩艳丽的、或小叶绿色亮丽的、或细茎嫩叶迎风飘逸的、或紧紧缠绕在树上藤蔓状的、或扒出土时长有土鸡蛋大块根的各种草药,时而玩耍,时而采药,既好玩又有趣。他围绕着爷爷的大腿,忙前忙后,手脚不停。祖孙俩前呼后应,一问一答,从早到晚,满载而归,不亦乐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不知不觉中,他渐渐地对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热情不减反增,转而成为他愿意终身为之付出全部精力的精神原动力,也终于助推和成就了他衷心酷爱的、心心念念的中医药事业。
他的父亲宋朝荣,子承父业,创办了“杭州宋氏颈腰椎病专科诊所”,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中医师。他早年曾向“小针刀”创始人朱汉章医师学艺,并结合祖传艾灸及中草药秘方,探索出专治腰腿痛病症的“小针刀加艾灸”综合疗法。此疗法是一种介于开放性手术和非手术性疗法之间的微创性松懈术。主要依照经络原理,将针刀直入病灶,进行轻松的切割增生,剥离粘连,疏通经络,配以中草药活血化瘀,以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运用此疗法一般无一需要卧床疗养,而且具有化钱少,见效快,不易复发的优点。其方法之简便,疗效之显著,得到了杏林同仁们的高度评价和广大患者的信赖,有不少患者将他称之为“当代华佗”。
民间医生宋朝荣,一生命运多舛,事业不顺,但其生命力极其顽强,几十年如一日,一直游走于“非法”行医与合法行医之间,像一个走钢丝的杂技演员一样,十分艰难地行医谋生。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那个特殊年代,他父亲在乡村行医多年,曾经被罚过款、判过刑,但是依然坚持行医,并且获得了较好的名声。后来,应邀到临安横畈医院中医联合诊所,坐诊针灸专科,当了七年中医师。渐渐长成青年的宋正明,决定跟着父亲学针灸。从此开始,集中精力,钻研医术,随父努力学好诊治颈腰椎病技术。从当好父亲的跟班助手,到自己独立诊断开方,经历了漫长的十年。十年之后,学有所成,自己独立门户,在邻近的黄湖镇开设“宋正明中医诊所”,治疗各种疼痛病,为实现自己心目中的中医事业,起步远航,乘风前行!
二、学习中医理论,掌握中医精髓。
1984年,为了系统学习中医理论知识,青年宋正明毅然离开诊所和父亲,带着对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强烈渴望,前往杭州前进医院业余学校,寒窗苦读三年医书,像海绵一样拼命汲取医学知识,为以后的临床看病和考中医师证夯实基础。2000-2003年,宋正明再次离开家庭和妻女,进入浙江中医药大学进修,入学针灸推拿系,认真学习研究三年,主攻自己熟悉的专长的针灸推拿医技。
他是一个两上两下的特殊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中医药理论知识,还有较多的中医临床实践经验。因此,他学习目的明确,带着问题到大学学习,从不满足于一知半解,讲究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效果比一般人好得多,各门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临床实践手法娴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当时,针灸推拿系的系主任是方剑乔教授,副主任是陈华德教授。从此开始,他与两位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后,方剑乔主任升任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师生两人的关系不仅从未间断,而且由于经常联系交往,感情更加日益深厚。这种高层次人脉资源,对他后来的从医和创业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引导和助推作用。
三、拜名中医为师,提升诊疗水平。
严师出高徒,名师出高手。经浙江中医药学院内科主任医师潘国良介绍,1984年,宋正明拜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教授、名老中医方尚土为师,从此开始,学艺33年。方尚土是一位学者型的专家教授,负责植物教学和草药识别,对学生的要求很是严格。在方师傅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指导下,他先从认识中草药入门,再重点研究常用中草药性状,使他的中草药知识掌握程度有了很大长进。
中国地大物博,中草药种类繁多,资源极为丰富,是全世界中草药的原产国和主产国。我国的中草药有几千种,仅《本草纲目》收录的中草药就有1892种。为了更好地识别全国各地的道地中草药,尽可能多的亲临实地考察识别,掌握认知中草药的第一手资料,方教授介绍他认识了中国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所长胡世林。1987年,他受聘担任该所的标本采集员。1988年10月10日,方尚土教授到北京开会,根据会议议程安排,带着他远赴贵州考察中草药。这次不寻常的经历,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本领。
2000年,他又师从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校区中医针灸推拿系主任方剑乔,跟师潜心学艺三年。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宋正明经过多校学习,广拜名师,医技整合,取各家之所长,融各家之医术,终成一己之强项。
四、开设宋正明中医诊所,独立诊断开方。
1984年,27岁的宋正明,在老家旁边的黄湖镇,开办了“宋正明中医诊所”。县卫生局按照当时的文件政策,批准他开业行医。他手中持有了一张“草药医”执业证件,小心翼翼地开始了人生第一段行医生涯。新店开张,患者寥寥,初出茅庐的他尽管收入微薄,但仍然咬牙坚持行医。五年后的1989年,他暂时放弃行医看病的行当,加入了草药收购商的行列。他利用自己在家乡本地人头熟、草药熟、环境熟和有销售渠道的优势,努力筹集到收购药材需要的20多万元原始资本,在本地山区农民手中收购一批又一批的新鲜草药,经过整理包装后运到杭州城里,卖给杭州胡庆余堂,加工制作成“胃复春”中成药。当时,厂里的老药工都说他供应的道地草药品质优良。他赚到了一大笔钱,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感到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好景不长,正当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所收购的15吨鲜草药运到杭州胡庆余堂入仓的时候,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理由是仓库已满,暂时不需要货。这时,意气风发的宋正明,就像挨了当头一棒,顿时晕头转向,却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只能无奈地将新鲜草药,原封不动地原车拉回老家,然后晒干、整理、销售,七折加八扣,这一趟草药生意,亏损了15万多元钱。要知道那时候的15万元钱,是很值钱的,而且还是借来的资本,欠债总是要还的,他感到压力山大。
屋漏偏逢连夜雨。弃医从商,本想收获三个涨停板,然而却踩到了九个跌停板。卖草药赚快钱不成,反而欠下了一大笔债务,债权人多达203个。在余杭农村,人们都有年底收债清账的习俗,日子已经到了年底,对于欠债的人来说,过年是一个难关。虽然绝大多数债权人,仍然相信宋正明的信用与为人,并没有向他讨债,但是他却极为自责、愧疚、沮丧、失意、彷徨和落魄。大年三十下午,他拖着沉重的身体从外面准备回家过年,想买点年货简简单单过个年,毕竟家里有老有小,五六张嘴巴正在等待着他。可是口袋里只剩下了2元钱,怎么办?幸好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一个也是债权人之一的好友,不但不向他讨债,反而还主动问他:“正明啊,你没钱怎么过年?”于是,这位朋友从口袋里摸出仅有的500元钱硬塞给了他。
回到家门口,却一眼望见有个亲戚关系非常近的男人,坐在他家里等着收债。此刻,面对人穷又被逼债的难堪场景,他深感无助、伤心、气愤而又凄凉、悲怆,身心灵都受到了极大的刺激,此情此景此事让他终身难忘。真的如古人所言:亲戚不值五斗米!然而,他又能怎么样呢?只得无奈地从口袋中摸出尚未捂热的300元钱给了对方,总算了却了一笔债务,斩断了一丝烦恼。而自己拿着剩下的200元钱,赶忙到小镇上去买了些年货,让有老有小的一大家人,勉强度过了一个清苦之年。
后来他才知道,其亏本原因是遇到了同行中的不良草药商,通过行贿的方式,将劣质药材以次充好低价卖给了胡庆余堂。这次亏本事件,犹如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让他细思极恐,心里甚感冰凉冰凉的。每当夜深人静时,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天地苍茫,前路渺茫。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我这正直、善良、诚实的性格,真的不适宜做一个草药生意人!
正当前途迷茫,无所适从之际,1993年冬日的一个凌晨,他忽做一梦,梦见“太上老君”自西方腾云而来,长长的拂尘一挥,空中呈现一雪白丝绢,丝绢上书:“行医一身轻”五个大字。此刻醒来,他恰似醍醐灌顶,瞬间感觉神清思明。而后,他又反复寻思着“太上老君”在梦中送给他的五个字,并不断质问自己:“宋正明啊,你这辈子想要赚钱,难道真的只能靠医,不能靠药?”。仔细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有道理!由此而顿悟:俗话说江山好改,本性难移。自己生就这正直、诚实、善良的性格和天赋的祖传行医特质,确实只适合行医,而不适合卖药。于是,他就下定决心:从此一心行医,救治乡邻百姓,靠行医谋生、养家、赚钱!几年后,已将卖草药亏本所欠下的债务全部还清。此后更加用心精读医书,寻访名医大师,刻苦钻研医术,立志以余生之力,力求精进医术,努力救死扶伤,不负老君指点。所以,后来在自己所创的“百草园”中,特意给太上老君塑造了一尊汉白玉全身石像,以示纪念、敬仰和感恩!
在临床中成熟
一、应邀专家门诊,无奈四方游医。
为了规避无证行医被抓坐牢、被封停、被罚款的多重风险,他被逼迫而无奈地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四方游医”。1994年6月10日—1996年6月15日,应舟山军分区卫生院的邀请,到该医院开设治疗颈腰椎病专家门诊。1997年,因东阳、衢州等地医院的邀请,去他们医院坐诊,专科治疗颈腰椎病。虽然当年在本地难以行医求生存、谋生活,但是在外地有正规医院作为挡箭牌,仍然可以合法从事医生职业,找到一条活路,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曲线中求发展。
二、创办宋氏中草药研究所,引进名医良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01年,他在瓶窑镇创办了宋氏中草药研究所,聘请方剑乔、陈华德、王文三位专家教授为研究所的业务顾问。中草药研究所具有两种功能:一是研究诊所常用中草药的性状和功效,并在大观山租用土地,种植部分中草药,生产药用成分含量高、药性好的道地药材,以确保自己诊所临床应用时的疗效。二是开展专治颈腰椎病门诊,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长,为当地和周边地区的患者解除病痛,使自己的医术在临床实践的磨练中不断臻于成熟。
三、考取中医师证合法行医,独创针灸专科。
1996年,《中医师》法出台,对无证行医的他,无疑是一个最大的利好。于是,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几个月的复习备考。重拾医科学校和中医大学的课本,认真温习功课,克服年龄偏大记忆力差的障碍,在理解的基础上,下苦功夫背诵必考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内容。
功夫不负苦心人。以前寒窗苦读六年的医学理论知识和持续13年的医疗临床实践经验,为他作了最好的背书和铺垫,从而使他顺利地通过了难度很大的理论和实践考试,终于如期拿到了朝思暮想的“中医师证书”,继而又顺利地取得了“中医执业证书”。从此,他再也不用冒着巨大的风险,整天提心吊胆、躲躲藏藏、偷偷摸摸、离家外出、象做地下工作一样地非法行医;可以在充满阳光的家门口,正大光明地合法行医;可以在博大精深的、浩瀚无边的中医海洋世界里自由徜徉,尽情谱写出一页页充满激情的、硕果累累的、利国利民的、令人瞩目的、中医领域的华丽篇章。反观中医界的现状,像他一样通过依靠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自身不懈努力,师友领导支持,领到行医资格证书,享受到当今社会改革开放红利的时代幸运儿,为数不多。
2010年,踌躇满志的宋正明医师,将原本在瓶窑镇家中注册的“杭州宋氏中草药研究所”,改变“研究所加诊所”的小规模作坊经营模式,发展到旧店新开的“颈腰椎病和各种疼痛治疗专科”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他在瓶窑镇华兴路349号购买了门面房,重新开张了“宋正明中医诊所”。动员两个女儿和一个女婿参与门诊,前来就诊的患者与日俱增,诊所展现出令人欣慰的勃勃生机。从此开始,他带领自己的医疗团队,全身心投入到这项能够帮助广大患者解除病痛的伟大事业,更加坚定了做一个良医,一辈子尽心尽力为老百姓服务的信心。
四、扩建宋正明中医诊所,造福全国患者。
有志者事竟成。2015年,随着医疗事业的日益发展,中医诊所的诊疗空间显得过于狭窄,已不能满足来自全国三十多个省市的广大患者治病的需要。他就想到:必须扩大诊所经营规模,增加医疗和后勤人员,进一步发展医疗事业。于是,他购买了地处瓶窑镇国府路126—129号的四开间两层门面房,并加以精心设计和装修,装潢成一个古色古香、宽敞明亮的中医诊所,充分利用“华佗针灸术”,主治颈腰椎间盘突出和各种疼痛病。
大道至简,功到自成。宋正明医师说:“我靠一根银针,一把草药,就能治好多种疑难杂症,完全靠的是一个中医人多年的领悟、钻研和勤奋。一根小小的银针,有的中医用它给患者治疗病痛,尽管非常用心,临床多年努力,却仍然始终达不到疗效;而同一根银针,到了另一个中医的手中,分分钟就把患者的病痛给治好了,让人感到既古老又神奇,像变魔术一样,使人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功底,这就是功夫,这就是针技。就如同一支毛笔,在普通人的手中只能写出普通的字;而同一支毛笔到了书法家的手中,就能写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书法作品,甚至是传世的杰作。”不难想象,宋医师的华佗针灸术,在对每一个病痛患者施针燃灸时,根据不同性别、不同病种、不同部位、高矮胖瘦,分门别类,因人而异,对症施治。他下针手法娴熟,既快又准,深浅有度,手感精妙,针针到位,游刃有余;艾灸火候适宜,不伤皮肤,用时精准,把控自如,整套针灸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手到病除、神乎其技的极高极妙极神奇境界,令人高山仰止难以言表。
诊所一楼的大厅内橱柜中,摆满了宋正明医师的各种证书和奖状。二楼宽阔的墙面上镶嵌着宽大的玻璃镜框,镜框内贴满了被他们诊所医治好的患者的表扬信和感谢信。二楼的诊室内,悬挂着患者赠送的刺着感谢内容的一面面红色底金黄色字的锦旗。由此可见,全国各地被医治好的患者对宋医师的仁心妙术,充满着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市、县医疗卫生行政事业部门,对宋正明医师作出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和肯定。1990年2月,宋正明被余杭县卫生局评为“县卫生系统1989年度个体医先进工作者”;1992年1月1日,宋正明医师被余杭县卫生局评为“1991年度个体开业医”先进个人;2019年12月,杭州市健康促进协会、杭州大健康产业大会组委会授予宋正明:“江南艾灸大师”证书。
他的两对女儿和女婿,大女儿宋柳翼、大女婿沈春慧、小女儿宋洁、小女婿沈高锋,都毅然放弃原先待遇优厚的职业和体面的工作,尤其是他的大女儿,辞掉了令许多年轻人无比向往的区政府部门公安行政机关的铁饭碗,以自己的父亲为榜样,穿上白大褂,跟着父亲学针灸,边学习边实践,积极参与针灸,全家人齐心协力,继承和发扬祖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全国颈、腰椎病和各种疼痛病患者,解除病痛,恢复健康。
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宋正明中医诊所治疗颈椎病、腰椎病和各种疼痛病的治愈率高达70%以上,获得了全国上万患者的肯定和好评。甚至连浙江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的外科大夫和骨科主任,患了颈椎病、腰椎病以后,因为不想开刀手术,而想采取保守治疗,于是上门求助于宋医师,经过华佗针灸术治疗,仅仅花了不到十分之一的医疗费,就彻底治愈了颈椎病或腰椎病。因为,有的患者认为:西医开刀治疗颈腰椎病,不仅需要花医药费五、六万元,而且怕开刀时万一伤到中枢神经会导致全身瘫痪,担心自己身体对植入的钢板会产生排异反应,以及几年后重新长出的骨刺需要再次开刀处理,等等。笔者曾经在20年前就向宋医师建议:“你可以做一些广告,传播医疗信息,让大众对你高超的医术和稳定有效的疗效,有更多的了解,使你的华佗针灸术更好地造福大众。”但是,他摇摇头,婉言谢绝,他说:“病人的介绍是最好的广告”。据笔者所知,他在从医三、四十年的生涯中,从未做过任何医疗广告。这,就是宋正明真诚、仁爱、耿直的个人特质之直观具体表现。
宋正明的门诊医疗团队,共有8位医护人员,每天都要接诊、治疗来自本地或外省的一二十个颈、腰椎病患者,诊治工作紧张繁忙而又井然有序。然而,对于每一个医护人员来说,当每天看到一个个愁眉苦脸、弯腰驼背、站立不稳、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就诊的中老年患者,经过他们亲手精心治疗后,带着满意的笑容,脚步轻松地离开诊所时,特别是有的患有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由勤务兵或者家属抬着担架或躺椅进来,经过治疗后,立马走着出去时,他们忽然忘却了施针艾灸治疗而产生的所有疲惫,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内心成就感满满。今年初夏,经人介绍,宋正明医师在自己的诊所内,用神奇的针灸疗法,帮助一位远道而来的德国中年男性患者,治愈了在德国久治不愈的倍感痛苦的肩周炎。
给德国患者针灸治疗肩周炎
五、坚持用疗效说话,解除患者病痛。
宋正明中医诊所治愈的患者成千上万,不胜枚举。在此略记一二,使广大读者可见一斑。
原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党委书记章伟忠,2007年时患有颈椎病,肩膀疼痛、头皮发麻,到诊所就诊两次,采用古老的华佗针灸术,即中医长针加艾灸,阻断病区组织发展,让颈部郁结处吐故纳新,激活经络功能,重生新的血肉经脉组织结构,达到彻底治愈目标,15年来未复发。
舟山市定海区城东街道磻阳山路245弄53号东湾村人唐善良,1979年4月患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伴有坐骨神经痛,不能行走,不能起床。经舟山医院、解放军413医院治疗,未见好转,却花去了一大笔住院治疗费。后经多方打听到杭州宋正明医师,治疗腰突症和坐骨神经痛,不开刀、效果好、费用低。于是,在5月28日让子女用担架抬着乘长途汽车直奔杭州宋医师处就诊。用针灸治疗到第八天,他奇迹般地能够起床下地了,非常开心,称赞宋医师是妙手回春、华佗再世!
家住舟山市定海区海狮路30号的傅金利,患腰椎骨质增生伴腰椎间盘突出,曾经到舟山医院、定海医院、舟山中医院等多处治疗,均未见效,走路困难,站着也难受。后经朋友介绍到宋医师处治疗,不开刀,不吃药,就把他的病治好了。后来他把宋医师介绍给朋友和邻居,这些人经过宋医师精心治疗后,都被治好了。
舟山市大巨乡人王密芬,患有关节炎,大腿和膝盖疼痛。到宋医师处看病,住院治疗一个多月,终于治愈。
在创业中升华
宋正明医师胸怀天下,仁心奇术,想用平生所学,造福杭州百姓。
一、组建杭州民间中医协会,提升民间中医水平。
他通过创办杭州市民间中医协会,组织培训无证民间中医,帮助他们提升、规范医技和考取中医师证书。据不完全统计,在宋正明医师的带领和帮助下,已经有5人先后获得了中医师证书。目前,由于杭州地区的民间中医数量较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人虽然在城乡一线从医行医,但至今为止仍然没有领到中医师证。这个群体的人们,长期游走在法律的边缘,以自己独特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治愈了不少被大医院回报的、拒治的、不治的重病患者,帮助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他们冒着卖白粉的风险,拿着白菜价的诊金,尽到了一个民间医生对社会应有的贡献。但是,这些民间中医高手,深切地感受到考证无望,前途渺茫,进退两难,无所适从。
对此,宋正明会长给杭州市卫健部门和有关领导如实反映,大声疾呼,摇旗呐喊,想出对策,提供帮助。他想:通过“钱塘医派”研究会的内部培训,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这些需要考证的人,促使他们早日实现心中最大的梦想。
同时,他还协办杭州市民间中医针灸推拿学会,做好针灸实操示范,组织同行观摩交流,带头推广针灸技艺。
二、建成中小学以上学生教育场所,传承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瑰宝。在十年前的新型肺炎和近三年的新冠疫情中,中医中药充分显示了治疗疫病的良好效果,以及控制疫情蔓延、护卫百姓生命的重要作用。如今,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发展中医中药,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政策文件,大力倡导中医药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课本,让全国五年级以上的学生,了解中医、学习中医、用上中医。为此,宋正明医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鸬鸟镇投资建办了“百草园”,种植了两千多种江南道地中药材,成为学生们的“第二课堂”,可以让广大小学生、中学生和医科大学生,到百草园参观、学习、辨识中草药,直观地学到第一手中草药知识,播种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三、建办“江南珍稀药植园”,救护道地药材种质资源。
宋正明医师投资建办的“江南珍稀药植园”,种植了各种来自江南各省的道地药材近2000种,主要目的是抢救和保护珍稀药材,保留种质资源,展示各种鲜活的中药材,供学生和游客认识、辨别、比较。以药植园为教学基地,做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教育。
同时,以“江南珍稀药植园”为中心,打造中药文化、游学、研学、旅游景点。一是组织本地和外地学生、学者和游客,到药植园参观、游学、研学、辨方、识药、采药等。二是筹建特色中医馆和浙北食疗养生馆,研究、示范、推广药膳食谱,引导并带动当地农家乐美食餐饮业的差异化发展。三是配合鸬鸟镇政府打造省级“医养康养小镇”,依托“江南珍稀药植园”和旁边的天然温泉,充分利用鸬鸟的美丽山水,融合当地传统中医药、文化、旅游、山水资源等要素,助推乡村旅游业的稳步发展。
在鸬鸟山上引种草药
四、领衔“中国药文化研究会钱塘医派分会”,保留和培养中医药人才。
由宋正明医师领衔的中国药文化研究会钱塘医派分会,一直以来致力于培养中医药人才,传承发扬中医药技艺的宏大事业。人才是当今世界最宝贵的财富。没有人才,创业必将一事无成。宋正明执行会长深刻认识到这个朴实的真理,打算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对业内民间中医进行培训。请知名专家教授或业内同行高手授课,结合学员间互相交流和互相切磋,快速提升中医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操作水平。二是对社会上中医爱好者和学生进行培训。请“钱塘医派”研究会内部的医生、专家和学者,对他们进行短期的培训,以增加他们对我国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学到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为自己、家属和亲友的健康服务。
五、牵头组建“钱塘医派医馆”,专治疑难杂症。
宋正明医师计划在鸬鸟镇仙佰坑村,建造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钱塘医派中医药馆”。馆内分设中医药陈列馆、疑难杂症治疗馆、名医药师和名专家工作室、中医药技术培训交流中心等等,帮助中老年慢病患者解除病痛,培养锻炼中医药中高级人才。20多年来,宋正明医师已经培育出了七名高徒,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发挥针灸专长,努力为患者服务。
六、带动周边农民种植中草药,促进共同富裕。
鸬鸟镇山清水秀,环境整洁,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夏日凉爽,交通发达便利,经济水平较高,生物品种多样,旅游资源丰富,蕴藏着独有的“鸬鸟山”温泉和“维希”矿泉水。经过多年打造,已建有“云上高原景点”和“山沟沟旅游风景区”,农家乐餐馆和农家民宿遍地开花。如今,鸬鸟镇正在全力打造省级“医康养小镇”,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经济、假日经济和民宿经济,即将开发“鸬鸟山”温泉。
围绕国家提出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 ,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宋正明作为一名本乡本土、精通中医药的年长者和领头雁,有能力、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家乡的农民,通过种植中草药,来提高农村经济收入,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他打算在家乡鸬鸟山、红桃山上,带领乡亲们开辟荒山荒地1000亩,种植适合当地生长且适应市场需要的中草药,建立江南特色中药材生产基地。同时,探索林下套种中草药模式,提高林地产出经济效益。
“药膳”,新鲜美味,营养丰富,还能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使许多追求健康、美味的人群趋之若鹜。宋医师准备利用本地生产的药食两用中草药,搭配鸬鸟山上的放养鸡鸭、冬笋、蘑菇和山下的溪沟鱼等,组合成鸬鸟特色的药膳,植入到农家乐民宿家庭的菜单里,普及到鸬鸟镇上饭店和宾馆的宴席中,做足做好药膳这篇富民强镇利游客的大文章。努力推广各种药膳,让前来鸬鸟旅游风景区旅游度假、珍稀药植园参观学习的游客及学生,既能观赏到美丽风景,又能学到中草药植物知识,还能品尝到美味佳肴强身健体;让前来鸬鸟“钱塘医派中医馆”治病的患者及其家属,既能品尝到美味佳肴,又能体验到祛病养生。
七、努力开发新产品,助推防控慢性病。
如今全国中老年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加,国家医疗费用不堪重负,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病人心理压力增加,还产生了不少治愈后遗症,身体常年痛苦不堪,生存生活质量降低,幸福指数很低,严重影响到国民体质,有可能产生大量的新生的“东亚病夫”。
如何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效防控慢性病,减少身体病痛,做到“早上拉得出,日里吃得下,夜里睏得着”,达到最基本的健康生活目标?这是长期萦绕在宋正明医师脑海中的问题。他经过不断地思考、尝试和验证,开发了一批药食两用、养生保健、防控慢病的中药新产品,帮助人们治未病。
为了确保每个新产品的疗效,他亲自上山采药,从外地高价收购道地药材,亲自按照配方配制中药,并由自己首先品尝鉴定新产品的药性、药味和药效,以及毒副作用,待配方成熟稳定后,才将新产品推荐给亲戚、朋友、同行试用,然后筛选出确有疗效且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的产品,通过钱塘医馆自用药,开方配给虚弱无病老人、亚健康者、有症无病者和有病患者服用。
目前宋正明医师已经开发、或正在开发的中药保健和治病的新产品有:1、丹参养心散。主要功效是养心安神。2、胃舒肠清。主要功效是清肠、止痢、止泻。3、随军茶。主要功效是利尿通淋。4、疮疡消肿液。主要功效是治疗疮疖痈肿。5、五味伸筋散。主要功效是强筋骨、补肝肾。
八、挖掘民间中医特色人才,保护传承民医的绝活和秘方。
十多年来,经过杭州市民间中医协会、杭州市针灸推拿学会民营民间分会和中国药文化研究会钱塘医派分会等组织的吸纳,全市已有200多名民间中医成为会员,经常开展不定期的开会教育、学习培训、学术交流、临证观摩、广场义诊、上山采药等各项活动,使他们提高了政治觉悟,提升了诊疗技术,规范了安全用药,更好地发挥中医特长,为杭州地区和外地患者,提供优质、廉价、方便、有效的诊疗服务。
宋医师打算:进一步挖掘埋没在乡野、临床在一线的一方名医,加入民医组织。利用政策,创造条件,尽力让他们提升技术,获得资格证书,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守护当地百姓生命和健康。并通过《杭州健康》杂志,连续采访、报道、宣传这些确有专长、医技独特、疗效显著的民间中医高手,让全市人民认识他们、了解他们、互动他们,解除自己的疑惑、困扰和病痛。
他期望达成的目标有二:一是抢救、保护、提升、用好这些被遗忘的确有专长的特色中医人才,启用他们的独门绝技、绝招和绝活,为民间中医保留火种,乘势燎原。今后再让他们通过师带徒等方式,一脉相承,代代相传,保留传承中医绝技,普惠大众。二是抢救、保护、传承、开发散落在民间的疗效显著的独家秘方、单方、验方和偏方,让民间药方获得新生,重放光彩。今后再经过药厂开发加工融合创新乡间名方、古方、土方,制成中成药,泽被天下。
九、筹建浙江钱塘医派研究会,传承创新发展中医。
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和吴越文化曾经在人口密集的长江流域交相辉映。东晋以后,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逐渐南移。特别是杭州成为南宋的首都以后,政治、经济、文化、医学空前繁荣,促进了医学文化的进步。《中国医学史》列出的60家历代名医,浙江竟占三分之一。尤其是明末清初,“外郡人称武林(杭州)为唯医薮”。这,主要是指以张志聪为代表的钱塘医派的形成和发展。“钱塘医派”这个概念,是把钱塘作为一批医学大家的代称。
“钱塘医派”是集讲学、研究与诊疗活动为一体的医学流派。她是一个医、教、研相结合的医派,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临床疗效卓著而名噪深巷;二是理论功底深厚以维护医经旧论见长;三是医学教育与集体研究相结合,而富有创新启后的传承力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宋正明医师为了传承、创新和发展“钱塘医派”,计划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浙江钱塘医派研究会”,搭建一个宽广的平台,研究传承钱塘医派的精华,保留中医人才火种,培养中医高端人才,并在杭州吴山开设“钱塘医馆”,采取中医师带徒的传统方式,专治各种疑难杂症等,为杭城和周边的百姓提供精准服务。
传承发展和守正创新中医药文化,功在当代,利于千秋,任重而道远兮!中医药复兴的春天即将到来,愿宋正明会长赓续前行,倾心尽力,帮扶民医,造福百姓。
宋正明医师联系电话:13003689019
2022年10月18日作于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