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医药》

上古医药书

黄帝内经中《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历来被视为医门之圣书。《黄帝内经》是第一部系统整理的医门重典,是中国医药学的理论基础。自古至今,对中医临床、教学、研究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不仅被认定为现有最早的中医经典,更被誉为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三大奇书之一。

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到的上古之人,更是在中医药经典《黄帝内经》前面提到的人类。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其中“术”意指上古医术。他们已诞生和发展,且保上古之人,度百岁乃去。而且也存在着一批上古名医,其中之一便是歧伯,据南宋郑樵《通志》记:古有歧伯,为皇帝师,望出安化。

歧伯一生蓄书极多,有《歧伯经》十卷,《黄帝歧伯针论》一卷,《歧伯炙经》一卷等。但多以失传,唯有《黄帝内经》一书流传后世,称为古今研究中医的经典著作,歧伯也被公认为中华医学的鼻祖,后世又将中医称为“歧黄之学”。上古医药中还有雷公、伯高、俞跗、少师、鬼臾区、少俞名医,他们与黄帝的对话,形成了《黄帝内经》的“素问”与“灵枢”。

种种这些说明远古时期不仅有上古之人,更有上古医药。他们强调天人合一,并且用这些古老而先进的医术,保护上古之人的健康,使他们“度百岁乃去”。

经过李海涛教授领衔的团队,经历几十年的研究,包含一批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的不断努力工作,结合现代医学和自学最终推出上古医药。经临床实践证明,它对一系列人类现代疾病治疗独辟蹊径,疗效显著,能够进一步造福现代人类。特编成本书《上古医药》奉献给广大医药学工作人员和养生爱好者。它是一部既不同于中医学也不同于西医学的新型学科的书。但也包含有他们的精华,同时克服中西医学的不足,更有超越现代认识的理论结晶。

众所周知,中医学很强调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学说,对疾病的认识着重于宏观,但对微观的科技欠缺。如认识到糖尿病的“渴”和高血压引起的中风,但对早期血栓和血压、血脂却无法认识,只有疾病表现出一定的征兆才治疗,实在太迟了。如中风发生后,糖尿病出现并发症征兆(如视网膜、神经、心、肾并发症后却无法逆转和还原到健康状态)。

西医也有局限性,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心脏血管堵塞放支架,器官移植手术等。这样给病人带来痛苦,有许多器官手术摘除后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悖于现代讲究有质量的健康生活。

上古医药则是用自然界中最广泛、最多的微生物来治疗疾病,从本质上强调天人合一,克服现代中西医学的一些弊端,达到健康并有质量的生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