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

通辽市蒙医研究所(通辽市蒙医医院)简介

通辽市蒙医研究所(蒙医医院)成立于1980年,1984年被国家民委、卫生部和自治区政府列为国家民族医药重点建设单位,2015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三级乙等民族医院。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院设有4个重点专科,20个临床科室(含特色门诊),10个疗区,7个医技科室,1个GPP标准的蒙药制剂室,文献研究室、临床研究室及药物研究室等3个研究室。全院编制床位300张,开放床位180张。在岗职工133人,专业技术人员占84%,正、副高级职称36人,中级职称21人,自治区名医6人,通辽市名医4人,自治区名老中蒙医学术经验继承教育指导老师6人。经过近40年的努力,我院现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集科研、教学、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医院。为数以万计的农牧民解决了病痛之患;为蒙医药领域发展培养了大批综合性专业人才;整理翻译了近400部蒙医药著作及民间验方;继承和创新了多种传统蒙医疗法。在特色科室建设和科研项目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和宝贵经验。

我院始终坚持突出蒙医药特色的办院方针,本着“突出特色、推动全面”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和特色专科建设,努力打造专科优势和特色品牌。目前设有肾病、脾胃病、传统整骨、传统疗术等4个重点专科。其中肾病专科和传统整骨专科,通过医护人员几十年如一日的孜孜探索和共同努力,已成为我院乃至通辽市的特色和优势品牌,使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朋友们慕名而来,满意而归。2012年成立的传统疗术科,通过恢复和创新针灸、沙疗、药浴、按摩等传统蒙医疗法,在疑难杂症治疗和病后康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得到广大患者一致认可。在此基础上,我院不断壮大脾胃专科、心脑血管内科、蒙医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颈腰椎专科、肝病专科、肛肠专科等等,不断提高特色优势和综合服务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院始终坚持科研医疗并举并重的办院方针,挖掘、搜集、整理了不同语言文字(蒙、藏、汉、维、满等)撰写的蒙医学古籍12类、388部、536册。翻译出版了《索玛然萨》等10余部经典著作。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自治区科委下达的《蒙药新药“保利尔”的研究》、《中华本草·蒙药专卷》、《蒙医病症诊断及疗效标准》、《医学诀窍秘籍》、《奥特奇荟萃》等16项科研课题,其中12项课题分别获得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成为自治区蒙医药界科研信誉单位。2010年《蒙医乌拉灸疗术》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申报立项的《苯教四部医经的翻译整理》、《蒙药“壮西灰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两项课题都已结题发表;自行研制的“哈布德仁—9”、“溃疡散”等蒙药新药开发前景良好; 2013年根据市政府“关于研究蒙医药文献翻译整理专题会议”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了“医学四本目”等五部藏译蒙课题、“兰塔布”等5部初稿已交出版社,等待出版。

回顾发展,我院在在国家、自治区、通辽市委、市政府及市卫计委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正如以上所列,问题也很突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院依然要牢牢秉承“精诚、仁爱、求实、奋进”的院训,始终立足于优质服务和民族医药特色,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以优化管理为抓手,通过建章立制,改善医院风貌,争取更好的成绩。在医疗救助上狠抓内功,提升医护人员素质,提高医疗水平;在科研上再接再厉,加大挖掘、整理和翻译文献工作,结合临床实践,积极创新,申请更多专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希望上级政府及卫计委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让我院在“中国蒙医药之都”的平台上,为我市乃至我国的蒙医药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