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医药

上古奴隶社会

华夏文明起源于四千多年前,最开始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共同对抗蚩尤的九黎部落,最终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的九黎部落,之后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发生矛盾,并将炎帝部落击败,最终统一了黄河流域,从而形成华夏族,构成了以后华夏族的主体成分。黄帝也因此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那时候,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能者居高。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有德之人,这种形式等同于部落中选择新的族长,历史上叫做“禅让”,但是,禹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方式,建立了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约在前2070年到前1600年),而随着而来的就是奴隶社会的建立,并在商、西周、春秋、战国持续,直至秦皇朝的建立。

如果说夏商西周是我国上古时代的辉煌大厦,那么处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并且奠定基础的就是禹。禹是夏朝的奠基者,随着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王位继承制度改为父子或兄弟相传,实行世袭制度,从此,真正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王位由“父子相传”的先河,开始了“家天下”时代,开创了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朝延续约471年,共传十四代,在大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17世纪之间,为商朝所灭。《史记•夏本纪》集解引《汲冢纪年》说夏朝“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其中的“无王”,指夏朝初期太康失国以后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东夷族的羿、寒浞先后占据了统治地位,直到太康弟仲康的孙子少康时,夏王才恢复了统治。我国的上古文明自夏朝起就有了相当迅猛的形势。

从世界范围看,在我国处于夏朝和商朝时期,当时世界范围内可以与夏、商匹敌的并且堪称文明古国为数甚少,仅有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印度河流域和克里特岛的一些城邦国家。不仅如此,在这个时期以后,我国的周朝把夏、商古代文明继续推向兴盛。传统文化不仅得以延续,而且有更好水平的发展,可是与夏、商同时期的文明古国却由于种种原因而陷于衰落和灭亡。

夏朝灭亡后建立商朝,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 ,在亳(今商丘) 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商朝时期其文明已经十分发达,具备了一个完整的国家组织,并且有历法、青铜器以及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等。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不过手工业,特别是青铜器的冶铸水平已经十分高超。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商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仅比夏朝有了很多的发展,而且表现出更为鲜明的特色。当时以商为核心的方国部落联盟比较巩固,商朝成为联系众多方国部落的中心和纽带。商朝时期王权得到加强。最高君主的名称在夏代多称为“后”,到了商朝则称为“王”。相传成汤灭夏时就以自己勇武为理由,而号称“武王”。成汤灭夏以后,曾经作了一篇“汤诰”,其中说“维三月,王自至于东郊,告诸侯群后”,可见那个时候“王”的地位已经远在“后”之上。盘庚迁殷之后的晚商时期,王权进一步加强。后期的几位商王名号在干支字之前往往冠以美称,如康丁、武乙、文丁等,表示商王已经拥有了更加特殊尊贵的地位。商朝最后两位王竟将上帝的“帝”字用于王的名号,称为底乙、帝辛,直接反应了君权神授的观念。

周朝(公元前1066 —前256)。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以韩、赵、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晋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周部落兴盛于周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姬发才有条件伐纣灭商而建立周朝。公元前78年,周幽王即位,宠幸妃子褒姒,用人不当,加上各种天灾人祸,民怨沸腾,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即位,将都城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东周之后的周王室大权旁落,诸侯纷争加剧,进入了列国征战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周朝的统治很有特点,主要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与礼乐制,对以后的社会有很大影响。西周(公元前1066 — 公元前771年)从周武王灭商朝建国,到周幽王亡国,共历三百多年,是中华帝国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后世历史的发展有巨大而很深远的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都要追溯到周代才能弄清楚其源流和实质。在社会结构方面周朝很有特色。它既和原始氏族时代以及殷商时代有别,又跟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时代的情况不同。周朝的社会结构虽然继往开来,但却又自成体系。周朝在政治上注重的是“分”,而不是“合”。分封制是这样,宗法制也是如此。拿宗法制度来说,它强调了从强宗大族里繁衍出数量众多的支系小宗,从而形成连锁式的分裂增长。就周朝独具特色的井田制度来说,其基本特点依然是“分”,即分别出公田和私田。假如和商朝的社会结构相比,周朝的这个特点就更加明显。商朝注重自身力量的发展,靠自己的凝聚力形成方国部落联盟。这种结构形式可以说是内聚型的。周朝比较开放的社会结构使它比夏朝和商朝具有了更强的实力。在周朝,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殷代的甲骨文目前仅集中出现于殷墟一地,而周朝的青铜器铭文则遍布四面八方。周朝比较开放的社会结构大大推动了古代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古代方国部落闭塞状态。周朝之所以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与这一点很有关系。

可以说中国文明的发展是从氏族部落的制度中延续下来的,这种延续性在历史的不断深化下最终发展为宗法制,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突出地表现为“父权统制,在家族内部,父辈掌握绝对的权利,而整个中国文明的理念是以家族中父慈、子孝、妇从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也同时扩展整个国家制度上,即君仁、臣忠、民顺。中国文明的核心观念是……家,而整个文明的结构理念就是由宗法制至下至上,不断的向上延伸的体系,这也造成了中国皇权制度的绝对权威,而这也是中国文明延续性的根本,只要是在中国的家庭制度上,不会产生大的变化,无论中国文明受到其他文明任何严重的冲击,都在在冲击过后,由下至上的重新建立其整个文明体系。家国同构的共同性具体表现为“家是小国,国是大家”。而这种以“家国同构”为基础的文明,家长在家庭中就像君主一样,对此,这种结构表明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同时也也正是这种绝对的权利,使得整个文明的阶级关系、等级关系都被皇权控制。即大贵族阶级的权利和宗教权利都被牢牢掌控在皇权制度下,而其他文明君权或多或少被大贵族及宗教利益所左右,而这也是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本质区别,而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秦朝,并一直延续到近代。

夏商周时期是天下万邦时期,一方面是作为万邦之君的夏商周三个王朝 ,另一方面是天下万邦的方国。从社会性质上区分 ,方国是低级阶段的奴隶社会 ,而夏商周三个王朝则是高级阶段的奴隶社会。对于夏商周三个民族来说 ,除夏民族是直接进入万邦之君的王朝阶段以外 ,商周民族都分别有臣服于夏商王朝的方国历史。因此 ,商周民族在方国时期是低级阶段的奴隶社会 ,成为万邦之君的王朝以后才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奴隶社会。王朝的特征是它取得了万邦之君的地位。王朝和方国最大区别是 :方国统治的是由血缘亲属关系结构起来的本民族 ;而王朝除统治本民族以外 ,还要行事其万邦之君的权力 ,使天下万邦臣服于自己 ,对不臣服者实行征伐。低级阶段奴隶社会向高级阶段奴隶社会的发展,就是伴随着王朝对内统治对外征伐完成的。

中国夏商时代,从公元钱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时间长达1024年,为中国奴隶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时期,是中国有文字记载和考古发现的信史。中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是西周时代,辉煌了大约276年,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之后,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广泛使用铁器和耕牛,带来了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开荒出来的大量私田,使得国土的“天子(国家)所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经济瓦解,各大诸侯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土地所有权,奴隶社会开始走向瓦解,最终在公元前475年开始的战国时代分崩离析。254年后的公元前221奶奶,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宣布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中国奴隶社会的主要经济制度“井田制”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奴隶社会彻底谢幕。

中国奴隶社会创始人、夏朝天子夏后启,在攻伐有扈氏方国的时候作《甘誓》,被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尚书》保存至今。《甘誓》首次使用了“奴隶”字意“孥”字。夏后启威胁众多士卒,如果不服从命令,就会“予则孥戮汝”,意思是把你们降为与我妻子、儿女那样的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杀掉你们。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是为奴隶主所役使是的“会说话的工具”,可以进行买卖。奴隶主强迫奴隶劳作,奴隶无报酬和人身自由,这些都属于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

其实,中国奴隶社会的庶民,既不同于“农民”,也不同于“平民”。作为奴隶社会主要社会生产劳动力的“农庶、工庶”,他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处的实际地位及处境与奴隶相差无几。可以说,他们是以半奴隶性质的身份,与奴隶同甘共苦、命运相连,共同构成了夏商周时代的主要劳动力和被压迫阶段。这是中国奴隶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奴隶社会没有农民而只有农庶。农庶与农民的最大区别是:农庶要首先为奴隶主无偿耕作“公田”,即便在剩余时间耕作的“私田”也不为个人所有,或租赁而来,是分配来的,由诸侯奴隶主按农庶人口统一分配。农庶的实际生活状况比奴隶好不了多少,甚至不如某些贵族家里的受宠家奴。

在艰苦困难条件下,人们所创造的社会文化能够得以保存并且发展壮大,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从历史的时间轴来看,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历史一脉相承,这中间不仅没有间断,反而,这三代的文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延续下来,对华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